• 全文检索
  • |
  • 网站地图
  • |
  • 所门户网站
  • 首页
  • |
  • 新闻资讯
  • |
  • 实验室概况
  • |
  • 研究成果
  • |
  • 科研设备
  • |
  • 风光图片
  • |
  • 资料下载
  • |
  • 联系我们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头条新闻
・实验室概况
・技术支撑
・新闻资讯
・科研设备
・研究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研究团组
・风光图片
・人才队伍
・专题栏目
・include
・所内站群
・全文检索
头条新闻
・黄胜雄课题组揭示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吡啶环生物合成机制[10.11]
・昆明植物所2015年度十大进展揭晓[07.01]
・“五味子化学研究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入选云南十大...[07.01]
・第四届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发展战略研...[07.01]
技术支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昆明植物所天然PPAPs类化学成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     作者:     2016-06-28     浏览次数:

     天然多环多异戊烯基取代间苯三酚类化合物(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s,简称PPAPs)是一类具有聚酮和异戊烯基复合生源途径的特殊结构天然产物;也是藤黄科植物独有的特征性化学成分。目前已报导的天然  PPAPs  类化合物约250个左右,多具有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少见的桥环、螺环和金刚烷等复杂、刚性的核心骨架。由于其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独特,近年来在国际上广受关注。 然而这类化合物彼此间理化性质差异极小,导致分离纯化难度极大;同时由于其多为油状,对结构的确定、尤其是绝对构型的确定带来困难,进而限制这类天然产物深度研究的推进。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刚研究组自2008年开始对天然  PPAPs  类化合物开展了系统研究,基本建立了天然  PPAPs  类化合物针对性的分离纯化方法,先后完成了完成10种藤黄科植物  PPAPs  类化学成分的研究,分离化合物280个(与已报道的数量相当),其中新化合物128个,包括多种新骨架化合物;发现部分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在Chem. Commun.、J. Nat Prod.和J. Agric. Food Chem.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SCI论文  20多篇,授权专利2项;有力推动了天然  PPAPs  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近期,该研究组先后在金丝桃属植物芒种花(西南金丝桃,  Hypericum henryi)和匙萼金丝桃(Hypericum uralum)中的研究中再获重要进展。其中由芒种花中发现一系列新骨架  PPAPs  类合物,生源上这些化合物均应源自以贯叶金丝桃素为代表的桥环  PPAPs  类化合物;在研究中结合计算化学与  X-ray  单晶衍射的方法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并对不同骨架化合物的生源途径做出了合理的推测。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化学领域期刊《有机化学通讯》(Organic Letters)上发表(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ol500808),其中的三个新骨架化合物均被  Nat. Prod. Rep.选为研究热点“Hot off the Press” (DOI: 10.1039/c4np90023e)。  

  在对匙萼金丝桃(H.uralum)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两个结构新颖的  PPAPs  类化合物。这两个化合物均具有十分刚性的笼状核心骨架,在生源上均应源自单环异戊烯基取代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环合。目前该研究成果发表于Org.Lett  上(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ol502425),作者在该论文中还对这两种不同骨架的笼状  PPAPs  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以及  Diels-Alder  反应在其中的作用做出了合理的讨论。该论文发表之后被  Org.Lett  选为“highlight”(http://pubs.acs.org/journal/orlef7)。 

 

芒种花中发现的一系列新骨架  PPAPs  类合物

 

 

匙萼金丝桃中发现一系列新骨架  PPAPs  类合物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2020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