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检索
  • |
  • 网站地图
  • |
  • 所门户网站
  • 首页
  • |
  • 新闻资讯
  • |
  • 实验室概况
  • |
  • 研究成果
  • |
  • 科研设备
  • |
  • 风光图片
  • |
  • 资料下载
  • |
  • 联系我们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头条新闻
・实验室概况
・技术支撑
・新闻资讯
・科研设备
・研究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研究团组
・风光图片
・人才队伍
・专题栏目
・include
・所内站群
・全文检索
头条新闻
・黄胜雄课题组揭示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吡啶环生物合成机制[10.11]
・昆明植物所2015年度十大进展揭晓[07.01]
・“五味子化学研究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入选云南十大...[07.01]
・第四届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发展战略研...[07.01]
技术支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昆明植物所在石松类与蕨类植物化学成分研究取得进展
来源:     作者:     2016-06-28     浏览次数:

       蕨类植物又称羊齿植物,在植物系统中它们介于苔藓和种子植物之间,  是一类独特的植物资源。蕨类植物起源于4亿年前的志留纪末期至泥盆纪初期,在种质和代谢方面均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植物类群。全世界蕨类植物约有12000多种,我国是世界上蕨类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2600多种,西南地区约有2000种,约占全国总种数的77%,仅云南就有1500多种左右,占全国一半以上,因此云南素有“蕨类王国”之称。按经典分类系统,石松类植物包含于石松目,归属蕨类植物,但近年来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石松类植物是独立于蕨类的植物系统。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勤实研究组在国家重点室基金和国家基金委-云南省政府联合基金(U0932602)的支持下,对西南地区特有蕨类资源进行了研究。完成了11种西南地区产的石松类植物的生物碱成分研究,构建了超过200个石松生物碱的化合物库,该化合物库涵盖了目前已发现的石松生物碱结构类型,其中包括新骨架结构12个。该课题组还与杨玉荣课题组合作开展了两个石松生物碱全合成,已完成了一个生物碱全合成。发现了新型抗艾滋病毒、抗流感病毒和抗乙酰胆碱酯酶化合物及抗糖尿病活性成分,若干活性成分正在进行全合成、结构修饰及成药性研究。 

  以上研究成果已在Organic Letters,Chemical Communication, Tetrahedron letters,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等刊物上发表20多篇论文。联合基金项目顺利结题,在汕头结题交流会上被专家组评为优秀。

 

 

已发表在Organic Letters  和Chemical Communication  上的新颖结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2020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