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检索
  • |
  • 网站地图
  • |
  • 所门户网站
  • 首页
  • |
  • 新闻资讯
  • |
  • 实验室概况
  • |
  • 研究成果
  • |
  • 科研设备
  • |
  • 风光图片
  • |
  • 资料下载
  • |
  • 联系我们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头条新闻
・实验室概况
・技术支撑
・新闻资讯
・科研设备
・研究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研究团组
・风光图片
・人才队伍
・专题栏目
・include
・所内站群
・全文检索
头条新闻
・黄胜雄课题组揭示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吡啶环生物合成机制[10.11]
・昆明植物所2015年度十大进展揭晓[07.01]
・“五味子化学研究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入选云南十大...[07.01]
・第四届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发展战略研...[07.01]
技术支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昆明植物所在慢性肾脏病研究方面又获进展
来源:     作者:     2016-06-28     浏览次数:

 

   慢性肾脏病在国内外的发病率已高达10%以上。因该病较为隐匿,加上治疗药物缺乏,因此易进一步导致肾衰,其将依赖于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代价巨大。鉴于慢性肾脏病发病机制复杂,因此从中草药中寻找新的防治药物是可能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程永现研究员认为中医药理论的变通和灵活运用对于有效寻找肾保护药物具有积极指导意义。2013年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在NSFC−云南联合基金(U1202222)资助下,继干漆抗糖尿病肾病活性成分研究取得进展后(Organic Letters, 2013, 15, 3602−3605),又在著名中药仙草(灵芝)和九香虫抗肾病研究方面取得新的可喜进展。 

  赤芝是中国药典收载的灵芝的一种,自古被成为仙草,中医认为其功重在安神,而现代研究认为灵芝对多种疾病均具有防治作用,因此灵芝甚至被称为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cure-all medicine),一直受到东西方的关注。晏永明博士生在程永现研究员指导下,从赤芝中发现了一个具有“旋转门”形状的杂萜分子,并发现该化合物可显著激活Nrf2,显著抑制TGF-beta1诱导的Smad3磷酸化,且对下游的活性氧、促细胞炎症因子(IL-6)、胶原(collagen IV, fibronectin)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提示该化合物对慢性肾病如肾纤维化的前景。研究成果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并发表在Organic Letters,  2013, 15, 5488−5491。该论文的部分工作受到NSFC−云南联合基金(U1202222)资助。 

  中医善用虫类中药以克顽疾,并认为虫类中药具有通络之效。络病与微血管病变相关,肾病属于微血管病变,因此他们认为慢性肾病可从虫论治。九香虫性温味咸,归肾经,晏永明博士生在程永现研究员指导下,从九香虫中发现了结构新颖的多巴胺三聚体,该化合物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上能显著抑制TGF-beta1诱导的Smad3磷酸化,并在肾系膜细胞上能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IL-6, collagen IV  和fibronectin分泌,提示该化合物在干预慢性肾病如肾纤维化方面的价值。有趣的是,研究中发现多巴胺二聚体却能显著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collagen I和alpha-SMA。由于这些因子参与了内脏纤维化和皮肤修复,因此可推测多巴胺二聚体可能对皮肤修复有益。从仿生学角度来看,这一推测与这类成分参与了甲壳虫表皮硬化相符合,也表明昆虫中存在双向调节的活性成分,类似微观层析的一对阴阳。该研究结果2014年1月2日在线发表于Organic Letters(dx.doi.org/10.1021/ol403409v)。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2241; 21172223)资助。 

 

从九香虫和赤芝中分离的化合物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2020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