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检索
  • |
  • 网站地图
  • |
  • 所门户网站
  • 首页
  • |
  • 新闻资讯
  • |
  • 实验室概况
  • |
  • 研究成果
  • |
  • 科研设备
  • |
  • 风光图片
  • |
  • 资料下载
  • |
  • 联系我们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头条新闻
・实验室概况
・技术支撑
・新闻资讯
・科研设备
・研究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研究团组
・风光图片
・人才队伍
・专题栏目
・include
・所内站群
・全文检索
头条新闻
・黄胜雄课题组揭示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吡啶环生物合成机制[10.11]
・昆明植物所2015年度十大进展揭晓[07.01]
・“五味子化学研究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入选云南十大...[07.01]
・第四届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发展战略研...[07.01]
技术支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止血新药材丫蕊花的综合和可持续利用研究”通过结题验收
来源:     作者:     2016-06-28     浏览次数:

       近日,云南省科技厅召开了“止血新药材丫蕊花的综合和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结题验收专家评审会,评审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和答辩,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该项目对丫蕊花植物的化学成分、引种驯化、人工繁殖、组织培养和人工种植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一致同意按期结题。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海洋同志主持。经过3年的研究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重要研究成果:

 

      1. 目前共获得61个化合物,包括57个个甾体及其苷类化合物,4个糖脂类化合物, 其中新化合物38个。首次发现2个B-环经断裂缩合成五元环并带醛基的C-27甾体皂苷、10个较少见的内侧糖为鼠李糖的甾体皂苷,12个C-23位具有螺环结构的胆甾烷甾体皂苷,  部分化合物显示出细胞毒、抗炎等活性;建立了有效部位的指纹图谱;

       2. 完成了实验室规模的活性成分Y-1原生皂苷的酶转化研究,后续放大实验需要进一步优化条件;

       3. 考察了全国的丫蕊花(Ypsilandrathibetica)资源分布情况和野外生境,采集了5万余株,进行了引种栽培研究,成活率达98%,基本掌握了丫蕊花的生长习性。对所采集的样品开展了质量研究,结果表明9-10月份为最佳采集时间。

       4. 同时采集并完成了丫蕊花属植物小果丫蕊花 (Y. parviflora)和云南丫蕊花 (Y. yunnanensis)进行了有效成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两种也含有活性成分Y-1, 含量基本与丫蕊花(Y. thibetica)相当,可作为药材用。

       5. 本研究开创性的完成了丫蕊花(Y. thibetica)引种驯化、人工繁殖、组织培养和人工种植研究,基本解决了该药材可持续利用中的关键技术。

研究成果已经发表4篇论文,其中3篇为SCI收录(Steroids  2010, 75: 982;  Helv. Chim. Acta 2011, 94: 92;Helv Chim Acta  2012, 95: 1087和  Nat. Prod. Bioprospect. 2012, 2: 11);获得授权专利1项。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2020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