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检索
  • |
  • 网站地图
  • |
  • 所门户网站
  • 首页
  • |
  • 新闻资讯
  • |
  • 实验室概况
  • |
  • 研究成果
  • |
  • 科研设备
  • |
  • 风光图片
  • |
  • 资料下载
  • |
  • 联系我们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头条新闻
・实验室概况
・技术支撑
・新闻资讯
・科研设备
・研究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研究团组
・风光图片
・人才队伍
・专题栏目
・include
・所内站群
・全文检索
头条新闻
・黄胜雄课题组揭示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吡啶环生物合成机制[10.11]
・昆明植物所2015年度十大进展揭晓[07.01]
・“五味子化学研究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入选云南十大...[07.01]
・第四届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发展战略研...[07.01]
技术支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昆明植物所在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及其抗癌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来源:     作者:     2016-06-28     浏览次数:

     香茶菜属(Isodon)植物隶属唇形科(Labiatae=Lamiaceae),是我国民间广泛使用的草药,多具抗菌、消炎和祛无名肿毒之功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研究员课题组自1975年以来,已对国产67种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从中共分离鉴定了965个新的二萜化合物,发现了20余个化合物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前景。迄今为止,共发表论文290余篇(其中SCI论文202篇,学科前15%论文88篇)。所研究植物的总数和发现的新化合物均占到了全世界该研究领域的70%以上,这不仅丰富了萜类化学的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在世界植物化学领域居领先地位、成就最显著的领域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该属新颖结构二萜和抗癌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从腺叶香茶菜(Isodon adenolomus)中分离得到了一个罕见的、高氧化度的碳苷类对映-贝壳杉烷二萜neoadenoloside A(Chem. Commun., 2012, 48, 7723-7725. IF: 6.169);从疏花毛萼香茶菜(Isodon eriocalyx  var.laxiflora)中分离得到了2个具有新奇骨架的螺环内酯型二萜neolaxiflorins A和B(Org. Lett., 2012,  14(1), 302-305. IF: 5.862);从三叶香茶菜(Isodon ternifolius)中得到了分子中具有罕见10元内酯环的一类新二萜(ternifonane型)ternifolide A(Org. Lett., 2012,  14(12), 3210-3213.)。抗癌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与上海交通大学的陈国强教授合作研究发现:腺花素 (adenanthin) 能直接以过氧化还原酶(prx.)I/II为靶标,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的分化,阐释了白血病细胞分化的新机理,研究结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Nature”子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2012, 8, 486-493. IF=14.690)。

      以上研究结果得到了国家基金委-云南省联合基金项目(U08326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5223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2939)的联合资助。

新颖结构和活性二萜化合物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2020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