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检索
  • |
  • 网站地图
  • |
  • 所门户网站
  • 首页
  • |
  • 新闻资讯
  • |
  • 实验室概况
  • |
  • 研究成果
  • |
  • 科研设备
  • |
  • 风光图片
  • |
  • 资料下载
  • |
  • 联系我们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头条新闻
・实验室概况
・技术支撑
・新闻资讯
・科研设备
・研究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研究团组
・风光图片
・人才队伍
・专题栏目
・include
・所内站群
・全文检索
头条新闻
・黄胜雄课题组揭示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吡啶环生物合成机制[10.11]
・昆明植物所2015年度十大进展揭晓[07.01]
・“五味子化学研究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入选云南十大...[07.01]
・第四届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发展战略研...[07.01]
技术支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吲哚生物碱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来源:     作者:     2016-06-28     浏览次数:

  单萜吲哚生物碱(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s)在生源上来自1分子裂环马钱子苷(secologanin)和1分子色胺(tryptophan)的通过Manish反应产生的异胡豆苷(strictosidine)基本骨架,再通过进一步的生物合成后修饰,形成结构多样的5个亚型。作为天然产物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目前在已知的3000多个天然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有50余个化合物在临床中应用,因此该类生物碱一直是天然产物和有机合成化学家关注的热点之一。

  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蔡祥海博士和罗晓东研究员等发现由2分子裂环马钱子苷和1分子色胺缩合形成的新型的萜类吲哚生物碱alstrostine A和B (Organic Letters  2011, 3568),该化合物的发现,丰富了对萜类吲哚生物碱的认识,激起研究人员对该类群新奇结构的更多遐想。此外,发现了6/7开环、重排形成的螺环吲哚酮新骨架化合物meloyunines A 和B;吲哚、喹啉生物碱及其中间体,3个结构相关化合物在同一植物中的首次发现,从化学成分角度支持了喹啉生物碱可源于单萜吲哚生物碱的生源途径(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 2011, 1, DOI 10.1007/s13659-011-0001-0)。

   研究组近年在吲哚生物碱的新颖结构及药理活性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结果在Organic Letters  (2010, 968-971; 2009, 4834-4837;2008, 577-580;2007, 1817-1820),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11, 1161-1168;2010, 22-26; 1075-1079;2009, 1836-1841),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0, 174-181; 293-298),Planta Medica  (2009, 1537-1541),Helvetica Chimica Acta  (2011, 178-183;2010, 2037-2044),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B  (2010, 1164-1168) 等杂志发表。在裸鼠体内具有抗肿瘤活性且毒性较低的MH-50和TCA-13等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化合物已申请国际专利1项(PCT/CN2010/001775)和国家专利3项(200910095137.9;201010104016.9,201010101733.6)。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2020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