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检索
  • |
  • 网站地图
  • |
  • 所门户网站
  • 首页
  • |
  • 新闻资讯
  • |
  • 实验室概况
  • |
  • 研究成果
  • |
  • 科研设备
  • |
  • 风光图片
  • |
  • 资料下载
  • |
  • 联系我们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头条新闻
・实验室概况
・技术支撑
・新闻资讯
・科研设备
・研究成果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研究团组
・风光图片
・人才队伍
・专题栏目
・include
・所内站群
・全文检索
头条新闻
・黄胜雄课题组揭示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吡啶环生物合成机制[10.11]
・昆明植物所2015年度十大进展揭晓[07.01]
・“五味子化学研究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入选云南十大...[07.01]
・第四届药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发展战略研...[07.01]
技术支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新闻
昆明植物所五种香茶菜属植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取得新进展
来源:     作者:     2016-06-28     浏览次数:

   世界唇形科(Labiatae)香茶菜属(Isodon)植物是以我国云南西部、四川西部及西藏东南部为现代分布中心、资源丰富的类群植物。该属植物富含对映-贝壳杉烷类二萜化合物,目前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700余个化合物,且多具抗癌、抗炎、抗病毒和抗菌等生物活性。随着冬凌草甲素和毛萼乙素等一些化合物抗癌作用机制逐步阐明,已成为国内外在抗癌创新药物研究方面的一个热点项目。该属植物仍有半数以上的植物未进行化学和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资源、变西部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研发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课题组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在NSFC-云南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0832602)和NSFC面上项目的资助下,对7种该属植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共分离鉴定了223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72个,发现了一些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并开展了抗肿瘤细胞毒活性筛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川藏香茶菜甲素、乙素以及毛萼乙素的深入研究,取得到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结果,为该属植物中二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药理、药效学基础。该属植物随生长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化学成分多样性,到目前为止,该课题组研究了香茶菜属中50%左右的种,因此利用现代先进分离、分析手段,同时结合药理、药效学的研究,该属植物在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方面仍然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在项目执行期间,课题组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期间参加了“海峡两岸四地天然药物高峰论坛”和“第130届日本药学学会年会”,就项目相关的研究内容在几个国际会议中与同行进行了交流。

   项目培养了八名博士生,共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18篇(学科前15%论文7篇),1篇核心期刊,IF值为40.6。申请专利5项。研究成果已发表于J.Nat.Prod.,Phytochemistry和Tetrahedron letters等期刊上。

   本项目2010年度已经结题,在昆明植物所组织的国家基金项目结题验收会中综合评价为优秀。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6-2020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0394号】
地址:中国 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蓝黑路132号 邮政编码:650201